冬季澆水不講究,棚里都是??!澆水部位應注意
2020-12-01 來自: 南陽市益生源肥業(yè)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(shù):541
冬季大棚蔬菜長得慢、耗水量小,“棚室蔬菜冬季可以百日不澆水”的錯誤說法被廣大菜農所接受。那么冬季大棚蔬菜到底需不需要澆水,該澆多少水?怎么澆?
一、冬棚如何澆水
1、澆晴不澆陰
“澆晴不澆陰”就是晴天澆水,陰天不澆水,具體時間要根據(jù)不同的天氣情況來選擇,要嚴格遵守晴天澆水,陰天少澆或不澆,雨雪天切忌澆水的原則,尤其在寒流和陰雪天氣時,應盡量避免在這一時期內澆水,以免造成地溫下降引發(fā)蔬菜漚根死棵,或造成棚內空氣濕度增大,導致病害的發(fā)生和蔓延。
2、澆小不澆大
冬季溫度低,蔬菜需水量也小,所以澆水次數(shù)要少、澆水量要小,不能進行大水漫灌。一般情況下,都是隔行澆小水,澆水量多只有夏季的一半,“比如越冬黃瓜,就可以隔行澆水,小行澆水兩次、大行澆水一次,輪流灌溉。同時還可以減輕澆水對地溫的影響。”
3、澆溫不澆涼
澆灌用水要先在棚內預熱,待水溫與地溫接近時再澆,水溫不低于12℃。不能直接使用河水、水庫水和池塘中的冷水灌溉,澆水完畢后,要關小甚至關閉通風口,使棚內溫度達到30℃以上,并穩(wěn)定持續(xù)1-3個小時。
4、澆暗不澆明
冬季大棚蔬菜要堅持做到膜下暗灌,或膜下微灌,這樣可以有效阻止地面水分蒸發(fā),降低棚室內的空氣濕度,防止病害發(fā)生。使用微灌對蔬菜生長時所需水、肥、氣、熱的平衡與協(xié)調具有積極作用,特別是前中期使用微灌,有利于促根控秧,控制棚內空氣濕度,減輕病蟲害發(fā)生,同時還能有效地控制水量,減少深層滲漏的水量和肥料流失,改善土壤結構性能,促進作物生長發(fā)育和提高蔬菜品質。
3、澆水與水質類型關系
澆水宜用水溫較高的深井水,或棚內預儲灌溉較好。水溫不低于12℃,切忌直接使用河水、水庫水和池塘中的冷水灌溉。
4、澆水與透氣性關系
澆水與透氣 蔬菜澆水后,水分占領了土壤中的空隙,使其中的空氣被排出,而蔬菜的根系是需要呼吸空氣的,空氣供應不足會使根系窒息,輕則根系受傷,生長慢發(fā)育不良,重則根系褐變,毛細根死亡,甚至腐爛引發(fā)病害,發(fā)生死棵。尤其是在一些土質較黏的菜地中,黏土地原本透氣性就較差,一澆水其透氣性會進一步惡化,這便是冬季棚室黏土地一澆水蔬菜嫩葉就變黃的原因。如果根系受害嚴重,則蔬菜大葉也會變黃,這是由于生長素供應不足、葉綠素分解造成的。而如果大葉、嫩葉都變黃,則說明根系受到傷害的時間已經較長,而且達到了較嚴重的程度。
5、澆水與土壤關系
要解決這些問題,首要的是改良土壤,須增施益生源中微量元素菌肥,努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有益菌,使土壤由黏重變疏松,產生團粒結構,改善土壤的通透狀況。其次是澆水量要小,要隔一行澆一行,澆水后要適當升高棚溫,并進行劃鋤,增強土壤的透氣性。
三、澆水應講究方法
1、采用膜下滴灌
將普通壟溝澆水改為膜下滴灌,可提高地溫5℃左右,降低空氣濕度約10%,從而減輕病害30%以上。
四、澆水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
1、注意長勢
看植株長勢,通常植株缺水時,葉片會萎蔫,長勢會減弱,果實臍腐病發(fā)生較多,這時就應及時補充水分。
2、注意墑情
要看土壤墑情,如果在大棚土壤不旱時澆水,不但不利于提高地溫,而且還容易導致土壤透氣性變差,致使根系缺氧,造成漚根,出現(xiàn)黃葉現(xiàn)象。
3、注意天氣
在澆水之前要收看天氣預報,不但要選擇晴天澆水,還要保證澆水后有2-3天的晴天,以避免澆水后遇到陰雨天氣,導致棚內濕度增大,地溫降低,病害多發(fā),深冬季節(jié)更需要注意,在連陰天后驟晴的前兩天,也不適宜澆水,應先提高棚溫和地溫,使植株基本恢復正常再澆水。
4、注意地溫
蔬菜生長適宜的日平均地溫在22℃左右,而深冬季節(jié),大棚內地溫多在15℃-20℃,如果澆水過量或是澆水時機不對,就會使地溫迅速下降,造成根系受傷,危及植株地上部的生長,因此,低溫時澆水在上午拉開草苫后進行。
5、注意覆蓋地膜
覆蓋地膜不但能減少地面水分蒸發(fā),保持土壤水分,降低空氣濕度,減少病害發(fā)生,同時還能提高地溫,加快蔬菜生長速度。
6、注意適度澆水
冬春棚室蔬菜澆水,一般遵循不缺不澆、寧干勿濕的原則,保持作物根際土壤含水量在60%左右,防止過多過頻澆水,切忌大水漫灌。過度澆水易降低棚內氣。